从供给与需求角度分析2019年钢材产量变化

从供给与需求角度分析2019年钢材产量变化

    钢铁的上游原材料主要是铁矿石和焦炭,由于我国铁矿石资源品位低,开采成本高,铁矿石的对外依存度较高,2017年铁矿石进口量高达国内产量的87%,且这一比例在近年中仍在不断上升。国际铁矿石供应呈现出寡头垄断的格局。生产钢铁需消耗电能,未来随着电炉钢产能提高,钢厂的电耗或将持续增长。目前我国电炉钢产量仅占粗钢总产量的10%左右,相比美国60%以上的水平,未来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而随着转炉向电炉置换,未来钢厂耗电大概率还会增加。

    产业链的下游主要是建筑、机械、汽车、家电等行业。目前钢铁产量中约有58%被用于建筑(房地产、基建),17%被用于机械生产(主要是挖掘机、装载机、起重机等工程机械),7%被用于汽车业,以上三大行业创造出80%以上的钢铁需求。分品种看,螺纹钢是最主要的长材品种,被广泛用于建筑工程中,相比基建,螺纹钢价格与房地产投资更相关。热卷和冷轧则属于板材分类,前者主要被用于机械、船舶、重卡的生产,后者则与汽车、家电的生产高度相关。

    从供给的角度来看,2019年粗钢产量大概率维持小幅增长的态势,需警惕环保限产等政策的短期影响。年初采暖季限产边际放松,且空气质量明显优于去年同期,总体而言,2019年粗钢产量有望实现小幅增长。

2016年以来,受政策调控的影响,钢铁供给成为扰动周期的主要因素,未来需关注环保限产政策的边际变化。过去由于钢铁产能相对过剩,需求成为钢铁行业周期中最主要的外生变量,通过分析需求就能大致预测钢铁行业未来的走势。具体而言,可参考库存周期的分析方法,以库存和价格(利润)为抓手,给出行业处于何种库存周期的判断。比如,当价格上升而库存降低时,意味着需求相对供给回升,企业被动去库存,对应复苏阶段。在这个分析框架中,供给变动是对盈利的反应,但由于产能的过剩,钢企盈利始终难以保持在高位水平。

    再次,另一个需要关注的是钢材库存。当下游需求一般,贸易商不看好未来的市场时,贸易商没有囤货动机,表现为钢材的社会库存增长往往慢于厂商库存,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下游需求的季节性变化,钢铁行业也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差异,因此研究时需进行同比而非环比的比较。以螺纹钢为例,螺纹钢的下游主要是房地产。房屋建设作为一种室外作业,主要在节后开工以及南方雨季前的3-5月以及秋高气爽的9-11月动工,其他时间要么太热、要么太冷。供给节奏与需求基本一致,日均粗钢产量通常在年后的3月左右开始回升,到6月以后小幅下降,9月左右达到年内第二个峰值,随后开始走低。就库存而言,钢材的贸易商存在冬储的习惯,会在年前开始囤货,年后随着需求复苏逐渐去库存,因此钢材的社会库存呈现出明显的先上后下的趋势。对应到价格,库存累计不一定对应钢价下行,只有当库存去化不及预期时,钢价才会明显走低,但总体来说也呈现出一定的季节性。

    从需求的角度看,化解1.5亿过剩产能的目标已基本完成,政策调控的重点应该在产能置换、兼并重组处置僵尸企业以及环保限产上。根据工信部目前已公示的项目来看,2019年粗钢产能在置换后将实现小幅增长。另一方面,2017年与2018年高炉开工率的下行与生铁、粗钢产量同比增速提升并存,这与钢厂高负荷运转高炉、使用废钢替代生铁,增加电炉钢生产不无关系。这种替代行为是有限的,高负荷运转会提高污染物排放,加速折旧;而废钢由于需求的快速增长,价格已接近上一轮历史峰值水平,2018年钢企盈利已出现下行迹象,盈利压力下未来钢企很难扩大废钢的使用。因此,粗钢产量大幅上行的可能性也不大,未来需关注环保限产政策对供给的影响。环保限产政策现在有点类似逆周期的宏观调控,既要保证空气质量,又不能过度拖累经济增长,一旦基本面好转,政府就存在收紧限产政策保证空气质量的动力。政府对这两个目标的取舍会导致短期内,环保限产将扰动钢铁供给。年初采暖季限产边际放松,且空气质量明显优于去年同期,2019年粗钢产量有望实现小幅增长。

    2019年房地产、基建用钢需求改善,机械、汽车用钢需求略好于去年,整体需求也将实现小幅回暖。一方面,房企在过去两年储备了大量土地尚未开工,而城市规划范围内的土地又必须在两年内动工建设,今年房企有开工压力;另一方面,过去三年间新开工面积增长都快于施工面积,一般来说房企加快开工是为了作为期房出售回流资金,但交房有时间期限,这也就意味着房企也存在施工压力。在经济企稳趋势尚未确定之前,货币政策难转向,也就意味着至少暂时来看,2019年房地产用钢需求有望继续增长。基建方面,提前释放地方债融资额度说明政府托底经济的意愿很明确,叠加去年的低基数,基建回暖的可能性很大,粗钢产量有望实现小幅增长。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