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十件大事

2011年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十件大事

 

2011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突出重点、关注热点、破解难点、打造亮点,办了一批群众期盼的实事好事,得到社会的普遍好评。


一、贯彻落实部省合作《备忘录》成果丰硕


2010年10月14日,省政府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签署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同推进甘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改革与发展备忘录》,确定了部省合作,推动甘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科学发展的政策框架。一年来,省人社厅认真贯彻部省领导指示精神,及时研究制定工作方案,细化任务措施,加强对接沟通,贯彻实施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争取到支持项目10个、资金倾斜5项、先行先试优惠政策2项,确定支持项目意向10个,争取中央财政支持我省人社事业资金58.5亿元,其中,倾斜拨付近4亿元。特别是争取国家支持,扩大了我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确定金川集团有限公司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岷县等8县为国家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项目建设试点县,加大对我省解决社保领域历史遗留问题财政补贴力度等,为服务全省经济社会转型跨越,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圆满完成省委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


2011年,省委、省政府将招录1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22万城乡居民职业技能培训、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提高到200元列为当年民生实事项目。作为牵头承办部门,省人社厅认真履行职责,细化实施方案,强化落实措施,顺利完成三项民生实事,兑现了省委、省政府的庄严承诺。
目前, 招录的1万名高校毕业生中, 3000名基层学校教师、3000名乡镇卫生院工作者、1000名乡镇畜牧兽医站工作者、1000名乡镇农技推广站等涉农站(所)工作者、500名基层旅游工作者、1500名基层社保就业工作者已全部培训上岗。特别是今年首次将民生实事项目与“三支一扶”、“进村(社区)”、“特岗教师”等六类基层服务项目统筹实施,进一步整合和优化了基层岗位资源。全面完成了6万名“两后生”职业技能学历教育招生工作,对4万农民开展了3个月左右的劳务品牌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经过努力,国家人社部批复了首个我省制定上报的《国家兰州牛肉拉面制作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扩大了我省职业技能培训的品牌影响力。今年,全省新增技能人才22.8万人。提高并规范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200元,新增的80元,由中央财政补助64元,省级财政补助16元。切实确保资金补助到位,为进一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奠定了基础。


三、专业技术人才支撑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省委、省政府印发《甘肃省专业技术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纲要》以来,省人社厅积极履行总牵头的职责,严格落实纲要确定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报告制度和要素指标统计制度,在省委组织部的指导下,在20个责任单位的大力支持配合下,15个专项人才开发配置计划实施细则全部完成,进一步建立健全了依托项目开发人才的机制。实施细则分别对15个专项人才计划所涉及的重点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大项目建设的人才队伍现状、存在的问题、人才开发思路、目标任务、保障措施等作出了具体规划。
9月15日,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组织召开了人才支撑体系专项人才开发配置计划论证会,由8位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组成的专家评审委员会,对15项专项人才开发配置计划实施方案给予了高度肯定。认为实施细则突出了人才开发配置的针对性,加强了对重大产业和重大项目的人才支撑,突出了人才开发配置的整体性,更好地统筹了人才的使用、培养和引进,突出了人才开发配置的计划性、可行性和实效性。


四、积极探索领军人才考核重大课题


2010年,经省委、省政府批准,经过层层选拔,从65万名专业技术人才中遴选出了943名领军人才,其中面向海内外柔性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领军人才21名。领军人才队伍建立后,如何加强规范管理,引导激励领军人才发挥领军作用,成为最紧迫的任务。经过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在省委组织部的指导下,省人社厅拟定了《领军人才考核评估办法》。考核办法坚持以人为本和以用为本的原则,体现了不同学科、不同行业的特点,统筹了人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短期利益和长期效应。10月21日,邀请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社会研究所、清华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省直7个专业系列主管部门进行了可行性论证。
专家认为,领军人才考核评估体系既是领军人才科研实践和产出效果的重要衡量尺度,又是人才管理的重大创新。《办法》涉及专业领域广、高层次人才多,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在全国没有先例,具有地方特色,将对稳定、盘活和用好现有人才发挥积极作用。


五、小额担保贷款促进就业倍增效应充分显现


2011年,省人社厅认真贯彻《甘肃省小额担保贷款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三年发展计划(2010—2012)》,进一步完善了创业带动就业政策体系,将小额担保贷款纳入各级政府目标管理体系,扩大扶持范围,加大扶持力度,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当年新发放额度再创新高,达到80亿元。目前,全省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64.3亿元,直接扶持40.8万人创业,吸纳带动74.1万人就业,小额担保贷款促进就业的倍增效应充分显现。特别是我省小额担保贷款在支持城乡妇女创业、扶持旅游业发展带动就业、促进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创业就业、扶助舟曲受灾群众恢复生产经营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做出了重要贡献,走在全国前列。


六、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全面实施


2011年初,省政府正式印发了《甘肃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暂行办法》,对事业单位进人行为进行规范,要求从《暂行办法》下发之日起,事业单位新进人员除国家政策性安置、按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由上级任命或批准聘用的人员外,都要实行公开招聘,继公务员公开招考之后,又在事业单位建立了“凡进必考”制度。
《暂行办法》实施以来,省人社厅加大公开招聘暂行办法实施力度,认真做好省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指导市州开展公开招聘。目前,全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顺利推进,今年共公开招聘7971人。同时,岗位管理制度已基本建立。全省事业单位完成核准岗位61万余个,占应核准备案的99.5%;已完成推行聘用制的事业单位3.4万个,占事业单位总数的95.5%;签订事业单位聘用合同的人员达到57万余人,占应实行聘用人员的95.4%。这表明,以岗位管理和聘用制为核心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在我省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事业单位用人机制正逐步形成。


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向全覆盖加速推进


7月1日,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统一决策部署,我省启动了第三批新农保试点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这标志着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了制度全覆盖,城乡居民“老有所养”的期盼即将成为现实。
目前,我省已在65个县市区同步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涉及全省城乡居民1802.5万人,其中城镇居民391.41万人,农村居民1411.09万人。新农保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覆盖面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9.79%和16.08%。第一、二批及藏区34个新农保试点县参保率平均达到95%以上,为69.38万符合条件的城乡居民发放了基础养老金。第三批试点县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70%和50%以上。兰州、嘉峪关、金昌、武威、临夏、甘南6市州实现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同时,连接全省14市州、86县区和1389个街道、乡镇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信息系统已全部建成,已上线运行,这在全国是第一家,实现了我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信息化建设后来居上的目标。


八、“五七工、家属工”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为了贯彻省委、省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省人社厅在调查摸底、先行试点的基础上,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出台了《关于妥善解决我省城镇国有企业原“五七工、家属工”养老保险问题的指导意见》,要求年底前将“五七工、家属工”全部纳入城镇城镇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管理。经过努力,这一目标已基本实现,近14万名符合条件的人员将纳入养老保险统筹管理。
将“五七工、家属工”纳入养老保险统筹管理,这是继解决各类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险、“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统筹、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三大历史遗留问题”后,我省实施的又一项民心工程,标志着我省社保历史遗留问题总体上得到妥善解决。


九、建立健全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


 2011年11月,省政府印发了《甘肃省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办法》,对参保范围、类别界定、缴费标准、操作程序、待遇享受、资金划拨、基金管理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更加突出了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更加明确了参保资金来源,更加规范了工作程序,使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参保工作更具有规范性和操作性。
《办法》坚持以人为本,把抓项目与保民生更好地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有效保障了被征地农民利益。《办法》的出台和实施,与新农保制度、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共同构成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框架,这是我省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在广覆盖、保基本方面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目前,我省已有3.2万被征地农民纳入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十、人力资源市场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成效显著


2011年,省人社厅加强协调指导,在发改、财政等部门的支持下,加快推进全省人力资源市场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体系建设。目前,1个省级市场、6个市级市场、7个县级市场已建成使用。另有8个市级市场中心和9个县级市场中心已开工,可望2012年建成。特别是投资1个亿的省级人力资源市场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成使用,结束了省级市场租地办公、场地狭小、设施落后、安全得不到保障的历史,为全省人民搭建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成以来,省级人力资源市场共举办大型人才招聘会122场,吸引各类求职人才88.6万人次,16.6万人通过人力资源市场找到了工作。

上一篇
下一篇